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了嗎?看看佛陀如何行孝

編者按:本年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動畫片《包寶寶》,來自於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她希望通過這部動畫片講述一個「包子變成的『包寶寶』,為飽受空巢之苦的中國年邁母親重新帶來家庭歡樂,也讓母親明白孩子終將長大的故事。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了嗎?佛陀又是如何行孝的呢?一起來看:

 

01      駭人的「吃掉」寶寶

 

 

深沉卻又讓人想逃離的母愛

 

 

在片中有一個駭人的情節:「媽媽吃掉包寶寶" 。這出自導演石之予的媽媽真實說過的一句話:「真希望把你裝回肚子里,這樣我就隨時清楚你的人在哪裡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深沉的父母之愛以強烈的佔有慾和控制欲為底色,那句「為了你好" 很有可能就是在以愛為名行傷害之實,父母「吃掉"的不僅是孩子的自由的空間,也是他們真實的自我。

 

於是有的媒體開始對「老母雞式」的父母進行批評教育,指出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換句話說:一段健康且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有適當的距離感,而這種距離感應該從孩子幼年時便有意識地培養。

 

道理無比正確,可是當父母已經成為「空巢老人」,他們傾其一生來愛的孩子,卻每天為了工作、學習、生活而忙碌得見不到人影,那種失落和焦慮,又怎是講幾句道理可以填補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2      小孝、中孝和大孝

 

害怕孤獨才是「控制欲」的根源,

與其批判,不如陪伴。

 

 

實際上,孝是有層次的:一般的奉養父母,使父母免於饑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

 

換句話說,平時多陪伴父母,做他們喜歡的事;給他們買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逢年過節,帶著家人孩子回家看望老人……這些都是「小孝」,努努力都能做到。

 

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考上人人稱羨的大學,成為很有影響力的人物,讓父母在親朋好友面前提起來就光彩愉悅……這些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稱為「中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些快樂都是短暫的,像朝露,又像雲煙,很快就會散去。而始終讓父母焦慮的是「孤獨」和日益臨近的「死亡」。到底該怎樣讓他們不再不安,心靈獲得真正的「安隱」,讓他們在有生之年,心靈繼續成長,這才是讓問題「消失」的「大孝」。

 

 

 

03       上上大孝

 

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輾轉之苦,為「上上大孝」。

 

 

《父母恩難報經》云:「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貧,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凈,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

 

 

 

佛陀苦切勸勉大眾:引導父母獲安隱處,以報親恩。佛陀不但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父母,本身更是孝道的實踐者。

 

佛陀的父親凈飯王去世了,出殯時佛陀親自為父王抬扶棺木。佛陀為了報答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三個月。佛陀為了感激姨母大愛道夫人的撫養之恩,廣開方便慈悲法門,允許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女眾出家,佛教終於有了比丘尼的僧團。佛陀為了成就目犍連尊者救母於倒懸的孝心,宣說《盂蘭盆經》,為後世弟子辟出一條孝親的法門捷徑。

 

所以,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輾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