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慈悲」與「假慈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分不清「真慈悲」和「假慈悲」,經常把「慈悲」二字掛在嘴邊,卻根本不理解慈悲的真正含義。表面上看起來善的未必不是假慈悲,表面上看起來惡的也未必不是真慈悲,慈悲與否全在於一心。

 

慈悲不等同於仁慈、慈善,慈悲其實是個複合詞,分別是慈與悲,具有兩重含義。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慈心如同母親般的愛念呵護,而悲心則如同父親般的嚴厲呵責。不管是呵護還是呵責,慈悲心的初衷都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所以不能僅僅從外相來判斷行為是否慈悲。

 

據傳,明末戰亂年間,張獻忠嗜殺成性,刀兵橫起,殺人如麻。當時其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李立陽,有一次他向破山禪師請教佛法,破山禪師趁機點化,勸誡其不要濫殺無辜,結果這個李立陽說:「你是和尚,吃齋念佛是你的本分;我是軍人,打仗殺人自然也是我的本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要不然大師你吃肉喝酒,我也就不再殺人了。」本來只是想堵住破山禪師的嘴,結果沒想到,破山禪師說:「老僧救生靈於塗炭,何忍如來一戒乎!」說著抓起桌上的肉大口吃起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當時在場的人都目瞪口呆,李立陽也只能吩咐手下把俘虜都放掉,並向破山禪師承諾,以後不再濫殺。一時間,破山吃肉喝酒救人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大都不會去計較破山禪師犯戒的事情,因為破山禪師只是想救人。破山禪師的慈悲就是甘願承擔犯戒下地獄的風險,也要救無辜眾生的生命,這種慈悲是謂真慈悲。

 

很多人面對乞丐,往往施捨的都是自己不想要的舊衣服、吃剩下的飯菜、嫌瑣碎的零錢,這種就是假慈悲。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把眾生都當成自己父母眷屬,你會讓他們吃剩飯、穿舊衣、用零錢嗎?自己也不富裕,但是看到需要幫助的眾生,發自內心的悲憫,願意拿出一部分來布施幫助,這才算得上是慈悲。還有的居士看見寺廟的流浪貓可憐,就經常買一些貓糧餵食,結果導致寺廟流浪貓越來越多,甚至影響寺廟的秩序和環境。如果真的是慈悲,可憐那些貓咪,那麼為什麼只是買點貓糧,而不是把它們帶回暖烘烘的家裡照顧呢?說到底不是真慈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居士經常拿「慈悲」綁架師父,遇到事情需要師父幫助的時候都會先給師父戴頂高帽子:「師父慈悲,您就答應什麼什麼吧!」這些與解脫無關的事情,如果師父答應了你,才真是對你不慈悲呢。憑什麼你供養師父的財物,師父就一定要收下呢?憑什麼你向師父求字、求畫、求迴向,師父就一定要答應你呢?憑什麼師父就要容忍你世俗的種種習氣呢?很多人只希望師父展現慈愛的一面,而不願意接受師父悲心的教化。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來學佛修行的,而是到寺廟尋開心的。一切與解脫無關的事情都不應該拿來叨擾師父。

 

師父慈悲才會呵斥你,師父慈悲才不縱容你,師父慈悲才會教化你。無始劫來,你沉淪慾海,好不容易機緣成熟能夠到寺廟聽聞佛法,你不好好的聞思修,不好好聽從師父教誨,而是整天拿社會上那些名堂來擾亂寺廟秩序,實在是顛倒罪過啊。名利權勢也許在社會上管用,但是在一個真正具備菩提心和慈悲心的師父面前什麼都不是,顯擺這些的結果只能換回一頓臭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師父也是因機施教,並不是什麼人都有機會得到師父這種悲心教化的,通常師父會先觀察根性,如果你內心柔弱,那麼師父開始只會細心地呵護,像母親般的慈愛;當你道心逐漸堅固了,哪怕你沒做錯事,師父也會故意找茬責難,做錯事,更會像父親般毫不留情地呵責。所以不要因為師父對你客氣而沾沾自喜,那是因為你道心不堅固,還沒有接受悲心教化的資格;也不要因為師父打罵而感到委屈,那恰恰是師父對你的慈悲打造。

 

無論是細心呵護還是呵責打罵,師父無非都是為了弟子好,希望你能夠不再計較世俗的得失,不再貪圖世間的享樂,希望你能儘快生起菩提心,儘早走向解脫的康庄大道。當有一天,你自己生起真正慈悲心的時候,才能理解師父的那種慈悲,就如同只有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才能體會父母的那份艱辛。之所以現在不能了知這一切,是因為愚痴沒有智慧。當你通過若干年修行的積累,般若智慧具足了,慈悲也就現前了。